电镀锌,又叫冷镀锌,是利用电解的方式在制件表面形成均匀、致密、结合良好的金属或合金沉积层的表面处理工艺。对于腐蚀性不高的环境,电镀锌的性价比更高,实际上电镀锌锚栓的出货量也远比其它表面处理的锚栓多得多。
电镀锌工艺不止是让制件表面产生锌电镀层,还需要对表面进行GB/T 9799-2011《金属及其他无机覆盖层 钢铁上经过处理的锌电镀层》中对电镀锌转化膜有如下表述:
A.1 概述
铬酸盐转化液通常是酸性的,可能含有六价铬或三价铬,并加有可以改善膜层外观和硬度的其他盐。锌电镀层经过合适的溶液处理,可以获得光亮的、漂白的、彩虹色的、橄榄绿的和黑色的膜层。白色膜也可以通过在碱液或磷酸溶液中漂白彩虹膜来获得。表C.1给出了合适膜层的指南。表A.1列出了每类铬酸盐转化膜按ISO3892测出的大致表面密度(单位面积的质量)。
表A.1 铬酸盐转化膜的类型、外观和表面密度
类型 |
典型外观 |
膜层表面密度 ρA/(g/m²) |
|
代号 |
名称 |
||
A |
光亮膜 |
透明,透明至浅蓝色 |
ρA≤0.5 |
B* |
漂白膜 |
带轻微彩虹的白色 |
ρA≤1.0 |
C |
彩虹膜 |
偏黄的彩虹色 |
0.5<ρA<1.5 |
D |
不透明膜 |
橄榄绿 |
ρA>1.5 |
F |
黑色膜 |
黑色 |
0.5≤ρA≤1.0 |
注:此表中对铬酸盐图层的描述不一定是指色漆和清漆附着的改善。所有的铬酸盐膜可能含有或不含六价铬离子。 |
|||
* 此为两步骤工艺。 |
也就是说,制件在酸性氯化锌、碱性无氰锌、碱性氰化锌溶液电沉积获得锌电镀锌层后还需要在表面结合相应的铬酸盐转化膜,用以增加耐腐蚀性。主要铬酸盐转化膜如上表所示,其中锚栓常用的为A和C两种类型表面转化膜,达立只使用A类型的锌层转化膜。
上述规范附录C中有详细介绍各种电镀锌+转化膜的耐蚀性能如下:
C.1 锌电镀层+铬酸盐转化膜重型盐雾试验的耐蚀性
表C.1给出了锌电镀层+铬酸盐转化膜在不同使用条件下的中性盐雾试验的耐蚀性。
表C.1 锌电镀层+铬酸盐转化膜中性盐雾试验的耐蚀性
镀层标识 (部分) |
使用条件号 |
使用条件 |
重型盐雾试验持续时间/h |
Fe/Zn5/A Fe/Zn5/B Fe/Zn5/F |
0 |
完全用于装饰性 |
48 |
Fe/Zn5/C Fe/Zn5/D Fe/Zn8/A Fe/Zn8/B Fe/Zn8/F |
1 |
温暖、干燥的室内 |
72 |
Fe/Zn8/C Fe/Zn8/D Fe/Zn12/A Fe/Zn12/F |
2 |
可能发生凝露的室内 |
120 |
Fe/Zn12/C Fe/Zn12/D Fe/Zn25/A Fe/Zn25/F |
3 |
室温条件下的户外 |
192 |
Fe/Zn25/C Fe/Zn25/D |
4 |
腐蚀严重的户外 (如:海洋环境或工业环境) |
360 |
对于某些重要的应用,使用条件为3时,锌电镀层的最小厚度建议由14um代替12um。对于直径不到20mm的螺纹件,镀层的最小厚度建议为10um;对于铆钉、锥形针、开口销和垫片之内的工件,其镀层的最小厚度建议为8um。
这里做个简单的解释,Fe/Zn5/A代表铁或钢(Fe)上厚度5um的锌电镀层(Zn5),经光亮色化学转化处理(A),其它同理。显而易见,表中的A类光亮膜的使用场景较多,这也是达立只做A类光亮膜表面处理的主要依据。表中给出了相应的使用场景,其中锚栓多用于适用条件为3及以下的户外环境,一般直径20mm以上的螺纹件镀层最小厚度为12um即可满足要求,20mm以下的螺纹件镀层最小厚度可为10um便可满足要求,而对于腐蚀更严重的场景我们建议使用热镀锌表面处理或直接使用304或316不锈钢材质的锚栓。
除电镀锌转化膜厚度外,一些项目还可能有其它要求,如外观、转化膜封闭、抽样检测等。GB/T 9799-2011《金属及其他无机覆盖层 钢铁上经过处理的锌电镀层》中对这些均有比较详细的描述,设计方可根据具体需求选择性参考。
版权属于:上海达立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转载时必须以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及本声明。